母猪群养: 可持续养猪指南
Jennifer Brown博士在 2022 年佳饲达猪业峰会(GESTAL Swine Summit 2022)上的报告重点是母猪群养与母猪福利、健康和生产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为满足消费者和零售商对改善生猪养殖中动物福利的需求,母猪群养系统日益受到青睐,这给养猪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群养模式的挑战
妊娠母猪过渡到群养系统给猪场养殖操作带来了关键性的问题,包括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主要原因包括:猪的跛足、繁殖挑战、母猪的攻击性和采食竞争。数据显示,在淘汰的母猪中,仅跛足就占了近 29%,还有39% 属于“原因不明”。这就要求改进死淘流程和猪场数据收集工作,以识别和减少这些问题。
一个主要问题源于猪群的社交行为。虽然将母猪移出猪栏符合母猪福利的原则,但却无意中促进了母猪之间社会等级的建立,从而导致母猪的攻击行为。受伤、妊娠损失和计划外淘汰是由此经常导致的结果。要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不断研究母猪的行为管理和猪只群养模式的最佳实践,以便在优先考虑福利的同时优化生产效率。
了解母猪福利
Brown博士通过David Fraser的框架探讨了母猪福利的概念,该框架包括:
- 功能状态 —— 强调生产效率和健康等指标.
- 自然生活 —— 侧重于促进正常行为,如觅食和群体内的社交行为.
- 情感状态 —— 考虑动物的情感健康,强调动物是在感受到痛苦还是愉悦.
如果管理得当,群养系统可以保持甚至提高生产力水平。但从功能角度看,高死亡率和采食竞争等关键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充分体现动物福利的优势。消费者对改善母猪福利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成功与否取决于学习和正确实施这些做法。
群养系统对母猪福利的好处
草原猪业中心(Prairie Swine Center)的 Maria Tokareva 最近对 180 头母猪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探讨了饲养模式对母猪的影响。其研究有三种处理方式:一直饲养在猪栏中的对照组母猪、群养模式的母猪,以及饲养在猪栏中但每周运动一次(在猪舍的走道中散步 10 分钟)的母猪。
Maria的研究表明,两者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 在妊娠早期和中期,群养中的刻板行为较少
- 群养系统中的母猪上午躺卧的时间更长(舒适)。
- 在有运动和群养的情况下,分娩时死胎数都有所减少,这在其他研究中也有观察到。
这些优势凸显了向可持续型养猪业过渡的潜力,符合加拿大到 2029 年必须采用群养系统的养殖法规。
应对群养系统中母猪的攻击行为
混群时的攻击行为
混群攻击发生在母猪转入新栏首次聚集在一起,群体内重新建立等级制度时,通常持续 2 到 10 天。攻击行为包括撞头或推搡,通常针对的是地位更低的猪只。
处理策略重点: 群养栏内有足够的空间让受攻击猪只退避,减少伤害。
持续型竞争性攻击行为
这种形式的攻击在整个妊娠期持续出现,尤其是在采食区域或休息空间有限的系统中。与最初的合栏攻击相比,这种攻击强度较低,通常表现为回避行为,而不是明显的身体攻击。
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和主要解决方案
与管理简单的限位栏模式相比,妊娠群养系统管理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目前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既能有效减少攻击行为,又能优化福利和生产效率。该领域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业界都在尝试更好解决这些问题。
影响母猪攻击程度的几个变量包括:
1. 混群的时机:
研究表明,过早混群,尤其是在胚胎着床/植入前(配种后的第一周),往往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体表损伤和跛足增加。Stevens等人(2015年)和Knox等人(2014年)的研究表明,与晚期混群(授精后5-6周或35-46天)相比,早期混群(授精后第2-9天)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攻击性、更低的受胎率和产仔率。不过,在实际应用中,提前混群可节省猪舍空间,减少所需的配种单元/房间数,从而在转群过渡期间更有效利用猪舍资源。
研究人员和养殖者用各种策略减少母猪混群期间的攻击行为,旨在提高母猪福利并尽早让其适应群体组群动态。更有前景的方法包括:为动态群组设置混群栏,为静态群组提供更好的地板和空间冗余量,这些方法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其他方法,如引入公猪、掩盖气味以提高母猪之间的相互接受度,或在一天的晚些时候将母猪混群等,效果好坏参半,往往只能推后而不能抵消攻击行为。确保母猪吃饱是减少攻击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证明,当母猪断奶后在配种阶段进行互动时,预混群栏尤其有效。与未采取预混群的母猪相比,预混栏可降低母猪的攻击性水平,增加母猪的活动量,并营造更安静的环境。关于配种后母猪混群时机的研究结论不一,但都强调了重要的管理注意事项。
-
- 过早混合(配种后 2-9 天)往往会导致攻击性增强和受孕率降低。
- 晚期混合(配种后 35-46 天)可减少伤害,但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提示:
- 成功与否,与其说取决于时机,不如说取决于执行。有效的策略,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模式的群养系统,都要注重群养设计中的空间优化和灵活性,同时通过适当的执行将应激降到最低。
- 动态系统虽然因其灵活性和高效的栏圈利用率也越来越受欢迎,但需要更加关注被业界不断重复提及的那些动态模式群养问题和整体的管理实践。
2. 群养系统动态模式和静态模式的对比
对动态模式和静态模式下饲养的母猪的跛足和体表损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因多种因素而异。Li (2017) 和 Anil (2006) 等人的研究发现,与静态模式的组相比,动态模式的组在整个妊娠期表现出更高比例的慢性体表损伤和跛行。然而,二者在混群操作中并未观察到明显差异。皮质醇水平和表现也未受到影响,这表明分组方式只产生了适度的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动态系统中的受伤倾向可能受到地板类型和母猪之间竞争的影响。与此相反,其他研究(如 Payam 的研究)发现,静态和动态群养系统的跛足发生率并无差异,但无论采用哪种系统,群养系统的总体跛足比例都较高。这些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和管理方法等外部因素,凸显了母猪福利中饲养决策的复杂性。
3. 群养系统的栏位设计和空间分配
母猪使用面积也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人员探讨了面积范围从 15 平方英尺到超过 32 平方英尺(1.4到超过3平方米)的情形,但认为最佳的使用面积可能在 19 到 26 平方英尺(1.76到2.4平方米)之间,不过还需要进一步调查。饲喂系统及其与使用面积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更多的评估,以确定在不同猪群环境中福利和生产效率的最佳实践。
母猪之间的攻击行为和组群动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栏圈设计、胎次分组和饱腹感的影响。Barnett 等人(1993 年)的研究表明,轴距较长的长方形栏圈可为母猪提供趋避冲突的空间,从而降低攻击行为的影响。 按母猪的胎次分组,尤其是后备母猪的分栏饲喂管理,已被证实有很多好处。混合不同胎次的母猪群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往往使后备母猪处于不利地位,导致更多的体表损伤和打斗。根据Li 等人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同一胎次的群组受伤更少,效果更好,例如分娩率更高,一胎母猪的背膘管理效果得到改善。
- Hemsworth 等人(2013 年)对增加母猪使用面积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分娩率提高了,采食攻击性降低了,皮质醇水平也降低了。
- Mack 等人(2014 年)对增加母猪使用面积的研究表明,在自由进出栏系统中,对分娩率或母猪使用栏体的时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区别。
- Pluym 等人(2017 年)对增加母猪使用面积的效果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跛足的情况有所减少。
- Li 等人(2017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增加母猪使用面积后,跛足的情况会有所增加。
- Salak-Johnson 等人(2007 年)对增加母猪使用面积的研究表明,跛足的情况会增加。
笔者观点: 栏圈设计对母猪福利的影响,凸显了合理化设计的必要性,以促进群体内的猪只和谐共处,并减少攻击性事件,而不仅仅是仅关注母猪使用面积本身。有必要对以上这些观点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
4. 饲喂系统
饱腹感在控制妊娠群养母猪攻击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此阶段母猪的采食量通常被限制在所需采食量的 50%,因此它们会经历长时间的饥饿,从而导致增强了攻击性和应激。使用高纤维日粮(包括可溶性和非可溶性纤维)来解决这一问题,有望改善肠道健康、饱腹感水平和整体福利。
欧盟规定动物饲料中纤维含量的决定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突出了了解不同纤维来源影响的重要性。某些欧洲猪场正在通过在电子母猪饲喂(ESF)系统外,提供可自由采食的额外纤维来应对这一挑战,以平衡增加采食的时间。不过,这种解决方案需要进行调整,如加大料斗和延长采食时间,这可能会导致粪便量增加和潜在的温室气体排放。
确保饲料的可持续性和生物安全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加拿大西部和北美等地区。采购和加工生物安全且与农场系统兼容的合适原料是关键所在。虽然增加采食量和环境影响方面存在挑战,但饲料输送系统和纤维管理方面的不断创新,有助于优化猪只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
饥饿引起的攻击行为凸显了改进母猪饲喂系统的重要性,例如选用自动精准饲喂系统。高纤维日粮可以增加饱腹感、缓解压力并改善猪只行为。
改善母猪福利的其他解决方案
提高母猪福利的其他解决方案包括:为后备母猪的发育量身定制营养计划、仔猪在“哺乳-保育”阶段的早期群体过渡适应以及注重其肢蹄的选育。此外,地板打磨处理、打滑高风险区域使用干燥粉和以工人为中心的猪舍设计等管理措施也被强调为保持清洁和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
创新技术,如自动饲喂系统和基于AI人工智能运行的跛足检测工具,在早期发现健康问题和支持更安全的发情检测方面大有可为。
了解母猪跛足及其判断的方法
跛足等问题仍然是母猪福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常常导致母猪被淘汰。与攻击行为不同,跛足更容易观察和判断,该领域的研究通常参考奶牛管理方面的进展,但针对猪的解决方案仍在开发中。
母猪跛足严重影响其肢蹄承重能力和日常行动能力,这主要是由于猪的解剖结构和现代饲养方法造成的。母猪的前肢天生强壮,能承受大部分重量,这一点与马等其他农场动物相似。然而,随着产仔数和负重的增加,母猪的后肢更容易出现问题。(妊娠后期)母猪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很难挣扎起身站立或移动,这些问题在妊娠期经常出现。
跛足评估的方法
1. 外观目视评估:
- 操作简单,常用于猪场现场评估。
- 包括了主观评分系统,范围从3个到9个不同的类别,例如Zinpro公司 量化评分表(0-3分)。评分范围从动作流畅(0)到不愿或无法负重(3)。
- 虽然适用于现场评估,但不同观测者的主观判断差异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 科学和自动化的工具:
- 研究人员致力于采用定量方法来提高判断的精确度。这类创新模式包括运动学、压力垫和加速传感器,以分析猪只的步态和姿势。
- 压力板、潜伏期躺卧监测和体重分布分析等技术可提供更深入的见解。然而,这些系统(如集成在电子母猪喂料器中的系统)通常成本高昂。
减少群养母猪跛足的有效方法
栏内铺设垫料
在栏圈内铺设垫料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可减少跛足、改善腿部健康、降低猪只间的攻击性并增加猪的饱腹感,这表明未来可能会采用这些系统。这些进步反映出人们越来越重视确保猪在养殖过程中的福利和健康。
地板
地板对腿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漏缝板和缝隙宽度以及表面粗糙度与光滑程度等方面的问题。 Devillers 等人(2020 年)最近在加拿大进行的研究探讨了漏缝地板和缝隙宽度如何影响母猪的运动和舒适度。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缝隙宽度和较宽的板条更有效,可减少蹄部损伤,促进正常的躺卧行为,而不会影响繁殖性能或清粪管理。欧盟建议的 20 毫米间隙宽度,似乎比更大的间隙宽度更好。
解决猪跛足问题
跛足仍然是一个严重的猪只福利问题,会影响猪只的负重和活动能力,并经常导致猪只被淘汰。诸如垫料栏和精心设计的地板等解决方案已显示出降低跛足发生率的潜力,而运动学和压力板等创新工具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更深入的见解。
像Devillers这样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如何去改造漏缝板(例如缩小缝隙、加宽漏粪板辐条宽度)能对预防群养猪只受伤产生积极作用。这些进步与以经济高效、以福利为导向的方式减少猪只跛足影响的努力相一致。
可持续养猪的创新管理技术
借助科技:
部署AI人工智能驱动的跛足检测工具和自动饲喂器,有助于监测猪只的健康状况和减少其应激,符合养猪业群养模式的最佳实践。
可持续的做法:
采购生物安全的优质饲料和利用实时数据系统,反映了业界对可持续养猪的迫切推动。
过渡到母猪群养模式的农场主还必须应对和缓解即将到来的环境挑战,例如富含纤维的日粮会增加排粪量。整合各类生态环保的系统对于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群养系统的成功之道
虽然群养系统的落地实施可能会面临许多不同方面的交叉挑战,但如果管理得当,对母猪福利和生产效率依旧是利大于弊。自动化精准饲喂系统等先进技术,在克服与群养相关的常见饲喂障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确保饲料的最佳分配并减少竞争。
要实现可持续的、以福利为导向的养殖,就需要依仗这些技术的进步,以及实时数据、猪舍设计创新和细致的记录以推进基础研究。正如David Cadogan在 2022 年佳饲达猪业峰会(GESTAL Swine Summit 2022)上所解释的那样,通过学习全球范例(如澳大利亚的快速转型挑战),养殖从业者可以避免常见的陷阱,并建立维持成功的长效机制。
向群养模式过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养殖法规的要求,也是一个提高动物福利、运营效率的机会。通过采用这些系统,养殖者向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现在是倡导使用群养系统,并为您的猪场成功做出更明智、更清晰决策的时候。
参考文献
Anil, L., Anil, S. S., Deen, J., Baidoo, S. K., & Walker, R. D. (2006). Effect of group size and structure on the welfare and performance of pregnant sows in pens with electronic sow feeders. Canadi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70(2), 128–136.
Barnett, J. L., Cronin, G. M., McCallum, T. H., & Newman, E. A. (1993). Effects of pen size/shape and design on aggression when grouping unfamiliar adult pigs.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36(2-3), 111–122.
Brown, J. (2022). Aggression and lameness in group housing: Fine-tuning for success.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at the GESTAL Swine Summit, Aggression and Lameness in Group Housing: Fine-Tuning for Success.
Cadogan, D. (n.d.). 12 years of stall free & electronic sow feeding: What we got right and terribly wrong,12 Years of Stall Free & Electronic Sow Feeding: What we Got Right and Terribly Wrong.
Devillers, N., Yan, X., Dick, K. J., Zhang, Q., & Connor, L. (2020). Determining an effective slat and gap width of flooring for group sow housing, considering both sow comfort and ease of manure management. Livestock Science, 242, 104275.
Fraser, D. (2008). Understanding animal welfare. Acta Veterinaria Scandinavica, 50(1), S1.
Hemsworth, P. H., Rice, M., Nash, J., Giri, K., Butler, K. L., Pitchford, W., & Morrison, R. (2013). Effects of group size and floor space allowance on grouped sows: Aggression, stress, skin injuries,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91(11), 4953–4964.
Knox, R., Salak-Johnson, J., Hopgood, M., Greiner, L., & Connor, J. (2014). Effect of day of mixing gestating sows on measures of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animal welfar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92, 1698–1707.
Li, Y. Z., Wang, L. H., & Johnston, L. J. (2017). Effects of social rank on welfare and performance of gestating sows housed in two group sizes. Journal of Swine Health and Production, 25(6), 290–298.
Li, Y., Wang, L., Johnston, L. J., & Hilbrands, A. M. (2018). Effects of increased space allowance on lameness in group-housed sows. Translational Animal Science, 2(4), 409–418. https://doi.org/10.1093/tas/txy092
Mack, L. A., Ross, C., Crossman, S. M., & Johnson, A. K. (2014). Group space allowance has little effect on sow health, productivity, or welfare in a free-access stall system. PDF document.
Pluym, L. M., Van Nuffel, A., & Maes, D. (2017). Impact of group housing of pregnant sows on health.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139, 58–66.
Salak-Johnson, J. L., Niekamp, S. R., Rodriguez-Zas, S. L., Ellis, M., & Curtis, S. E. (2007). Space allowance for dry, pregnant sows in pens: Body condition, skin lesions,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85(7), 1758–1769.
Stevens, B., Karlen, G. M., Morrison, R., Gonyou, H. W., Butler, K. L., Kerswell, K. J., & Hemsworth, P. H. (2015). Effects of stage of gestation at mixing on aggression, injuries, and stress in sows.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165, 40–46.
Tokareva, M. (n.d.). Impact of group hous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stall systems on sows: Comparing stalled housing, stalled housing with periodic exercise, and group housing [Study]. Western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Saskatchewan.